新华社巴黎8月4日电 题:射箭场上的“三支箭”
新华社记者徐鹏航、王君宝
巴黎荣军院旁的射箭赛场,4日迎来最后一个比赛日。传统强队韩国队最终包揽了这届奥运会全部五枚金牌。但在金牌之外,更多运动员射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箭”,它们穿越十环的界限,深深击中了观众的心。
——拼搏之箭
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这是射箭场上每一位运动员内心深处的信念与坚持。
在女子团体金牌赛中,中国女团对阵已九连冠的韩国女团,其压力可想而知。接连失利两轮后,中国姑娘们没有放弃,奋起直追。
“当时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拼了。”赛后,中国队员安琦轩说。
9环,9环,10环!第三轮中,中国姑娘们用关键的最后三箭扳回一轮,又在第四轮将总比分扳成4:4平,将比赛带入了加赛轮。虽然最终韩国队以2环的微弱优势拿下金牌,但中国姑娘们在拼搏中挑战了自己,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比拼。
“前两届奥运会上我们射箭女团都没有拿到奖牌,这次虽然无缘金牌,但是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这也让我们更加坚信现在走的路是对的。”中国队员李佳蔓说。
在这次的射箭比赛中,法国队也以拼搏精神完成历史性突破,多次绝处逢生。
男子团体半决赛中,法国男团对阵土耳其队。面对强队,法国队没有退缩,而是步步紧逼,将比分拉至5:5平,并在最后的加赛轮中以一箭更接近中心的10环赢得比赛,进入金牌赛。虽最终败给强敌韩国队,但仍拿下了法国历史上第一块射箭男团奖牌。
“我感觉很棒,我为我和我们队伍感到骄傲。”法国男团最小的队员、17岁的巴蒂斯特·阿迪斯说。
——坚持之箭
射箭场上,不乏老将。美国箭手布雷迪·埃利森就是其中之一。这位今年35岁的箭手,今年已经是第五次参加奥运会。
埃利森在5岁时被诊断为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又在17岁时被诊断为桥本氏病。疾病让他曾长期遭受手指乃至上臂疼痛
的困扰,严重时每次拉弓都会感到疼痛,让埃利森一度想要放弃。
“我喜欢射箭,也喜欢竞技,喜欢站在人群面前,这是我坚持下去的原因。”埃利森说。在2019年,他射出了男子72箭70米的世界纪录702环,至今无人打破。
这届奥运会上,埃利森拿到了两块奖牌——混合团体铜牌和男子个人银牌。“我会继续射箭,希望能至少打到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他说。
同样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阿塞拜疆箭手拉马扎诺娃。这位34岁的女箭手站在赛场上时,已有6个半月的身孕。怀孕并没有让她放弃奥运会。相反,她说,肚子里的宝宝给了她特殊的力量。
在1/32淘汰赛加赛轮的关键一箭,拉马扎诺娃射出10环拿下比赛。“射箭前,我感觉我的宝宝在肚子里踢了我一下,然后,我打出了10环。”这位准妈妈说。虽然她在之后的1/16淘汰赛中战败,但依然射出了女性的力量。
“我的孩子出生后,我还会继续射箭。如果我的孩子对射箭感兴趣,我也会教他/她。”拉马扎诺娃说。
——传承之箭
超越自我、挑战不可能的竞技精神,在运动员之间不断传承。
女子个人赛后,在赛场的混采区,刚刚获得法国第一枚射箭女子个人铜牌的巴尔贝林上前拥抱了一位坐在轮椅上、失去四肢的残疾人。
这位残疾人名叫菲利普·克鲁瓦宗,是一位法国运动员。1994年,20多岁的克鲁瓦宗在一次电击事故后不得不截肢,失去了双臂和双腿。但他没有就此消沉。受到一位女性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纪录片启发,他立志也要横渡英吉利海峡。经过艰苦的训练,他在2010年完成了这项壮举。
克鲁瓦宗出版了一本书《我决定活下去》,巴尔贝林看到这本书后深受启发。
“巴尔贝林看了我的书后给我打了电话,并说她的梦想是站上奥运会领奖台。我告诉她,就像我的经历一样,只要你有梦想,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今天她做到了。”克鲁瓦宗眼含热泪。
“我非常高兴克鲁瓦宗今天来看我的比赛,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巴尔贝林说。她弯下腰,将奖牌举到两人之间,和克鲁瓦宗合影。
在射箭赛场上,还有这样一个活跃的身影——他虽然是韩国人,却穿着中国队队服,只要有时间就会坐在看台上扯着嗓子为中国队加油。这是中国射箭女队的韩国籍教练权容学。
权容学退役前曾在韩国拿过多次射箭全国冠军。退役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和中国结缘。从省队到国家队,这个胖胖的韩国教练带出了许多中国射箭运动员。
中国女团与冠军失之交臂后,权教练忍不住落泪:“我们不会放弃的,下一届我们必须努力!”
“权教练不仅指导我们的技术,为团队带来了新的训练方法,也常常帮我们调整心态,他的那股不服输的劲也一直激励着我们。”中国选手杨晓蕾说,希望在权教练的指导下,能在未来取得更好的成绩。
巴黎奥运会的射箭比赛已经结束,但射箭的故事仍在继续。期待“神箭手们”创造出更多奇迹,射出自己心中那重要的“一箭”。